錦旗研發︱唾液乳桿菌AP-32和羅伊氏乳桿菌GL-104對第二型糖尿病小鼠之影響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佈時間:2021-04-14 10:09
- 訪問量:
錦旗研發︱唾液乳桿菌AP-32和羅伊氏乳桿菌GL-104對第二型糖尿病小鼠之影響
【概要描述】錦旗生物集團的研發中心,於體外試驗發現唾液乳桿菌AP-32和羅伊氏乳桿菌GL-104具有最佳糖類消耗率的菌株,進一步進行動物試驗。本研究通過第二型糖尿病小鼠(db/dbmice)模式食用唾液乳桿菌AP-32和羅伊氏乳桿菌GL-104配方並分析各項結果,並探討其對宿主穩定血糖的功能。
- 分類:公司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佈時間:2021-04-14 10:09
- 訪問量:
錦旗生物集團的研發中心,於體外試驗發現唾液乳桿菌AP-32和羅伊氏乳桿菌GL-104具有最佳糖類消耗率的菌株
,進一步進行動物試驗。本研究通過第二型糖尿病小鼠 (db/db mice) 模式食用唾液乳桿菌AP-32和羅伊氏乳桿菌GL-104配方並分析各項結果,並探討其對宿主穩定血糖的功能。
實驗意義
1 研究已知資訊
第二型糖尿病是嚴重代謝疾病,須終身受藥物和飲食控制。經由研究文獻發現,益生菌對第二型糖尿病具有正向幫助。
2 研究新發現
我們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小鼠模式食用AP-32、GL-104、AP-32+GL-104益生菌可顯著穩定血糖的水平、改善OGTT異常、血脂蓄亂和高血糖導致肝腎功能損傷。
3 研究臨床應用
我們研究證實,AP-32、GL-104、AP-32+GL-104益生菌可作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時輔助食品。
實驗設計
實驗內容
1 實驗模式
使用6周齡第二型糖尿病小鼠模式C57BL/6J-db/db (db/db)和正常小鼠模式C57BL/6J-db/m (db/m)公鼠,隨機分為1組正常小鼠模式(控制組),7組第二型糖尿病小鼠模式食用不同益生菌組(對照組、低劑量AP-32、高劑量AP-32組、低劑量GL-104組、高劑量組GL-104、低劑量AP-32+GL-104組、高劑量AP-32+GL-104組)。
2 實驗流程
實驗為期33天,除了控制組外,其他組別小鼠分別每日管灌不同劑量益生菌,低劑量1.02×10^9 CFU/kg/天和高劑量5.125×10^9 CFU/kg/天。
3 檢測方法
實驗第9、18、27天測其空腹血糖數值。實驗第33天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 OGTT);血液血脂相關數值分析,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 TG)、膽固醇(Cholestero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L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血液肝功能數值分析,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谷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血液腎功能數值分析, 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 和 肌酸酐(creatinine , CREA)。
實驗結果
1 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
db/db小鼠在補充益生菌後第18天,空腹血糖值降低,高劑量益生菌組血糖值降幅更多,具有劑量相關性 (dose-dependent)。結果證實,AP-32、GL-104、AP-32+GL-104益生菌於第二型糖尿病小鼠可顯著延緩血糖上升 。
2 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 OGTT)
db/db小鼠在補充益生菌後第33天,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結果顯示益生菌組在30分時可推遲血糖值升高,並持續至 180分鐘時,益生菌組血糖值恢復至正常水平,混合AP-32及GL-104組效果更佳。結果證實,AP-32、GL-104、AP-32+GL-104益生菌於第二型糖尿病小鼠可有效控制OGTT異常。
3 血液血脂相關數值分析
db/db小鼠在補充高劑量益生菌後,血清中TG、CHOL下降;HDL/LDL為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數值越高表示具高風險,而補充益生菌後HDL/LDL顯著下降。結果證實,AP-32、GL-104、AP-32+GL-104益生菌於第二型糖尿病小鼠可改善血脂蓄亂且推測預防冠狀動脈的發生。
4 血液肝腎功能相關數值分析
db/db小鼠在補充益生菌後,血清中肝功能(ALT)和腎功能(BUN)皆有改善現象。結果證實,AP-32、GL-104、AP-32+GL-104益生菌於第二型糖尿病小鼠可改善高血糖導致肝腎損傷。
實驗結論
唾液乳桿菌AP-32和羅伊氏乳桿菌GL-104可改善第二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血脂等相關代謝指標,推測可作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時輔助食品。
文章已發表於: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Fed-20,2020.
版權所有 © 錦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02290號 營業執照 本網站已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