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旗研發 | 口腔衛兵隊—錦旗生物Bioflag的口腔專利菌株
發布時間:
2021-04-01
來源:
錦旗生物專利選自鼠李糖乳桿菌 (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 F-1 菌株、唾液乳桿菌 (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 AP-32菌株、羅伊氏乳桿菌 ( Lactobacillus reuteri ) GL-104菌株、副乾酪乳酸桿菌 (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 GL-156菌株、瑞士乳桿菌 (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 RE-78菌株、鼠李糖乳桿菌 (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 CT-53菌株和副乾酪乳桿菌 (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 ET-66菌株中,至少有一個分離的乳酸菌菌株的乳酸菌食品、口腔清潔劑和醫藥組合物。通過開發現存的功能性益生菌,提供抑制口腔內致病菌的生長,美白牙齒,改善口臭問題的新方案。
市場規模
在全球,約35.8億人患有口腔疾病,其中齲齒是最常見的口腔問題。在中國,35~44歲的中年人齲齒比例為88.1%,而65~74歲的老年人群中,齲齒率高達98.4%。
同時,在2020年,全球口腔護理市場份額約為438.292億美元,即2853.8億人民幣,且復合年增長率為4.8%。而在中國,口腔護理市場份額約為484億人民幣,並保持著10%的復合年增長率。
疾病特點
常見的口腔問題包括齲齒,牙石,牙菌斑,牙齦出血,牙本質敏感,牙齒不潔白,口氣。因此,口腔問題具有癥狀多,病因雜,治療麻煩,甚至有些口腔問題是不可逆的。而引起口腔問題的最主要因素為口腔致病菌。例如:變形鏈球菌會造成齲齒;具核梭桿菌多型亞種會造成牙周病、口臭及結腸癌等問題;放線共生放線桿菌會引起牙周炎、口腔發炎及肺炎。同時,不僅是口腔疾病,作為食物進入人體的首個通道,阿爾茲海默癥、心血管疾病、囊狀纖維化、大腸癌、食道癌、糖尿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都和口腔問題相關聯。因此,口腔問題是已經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功能介紹
來源及常見功能
本發明所描述的乳酸菌菌株的冷凍幹燥培養物寄存在臺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地址為中國臺灣省新竹市食品路331號。經研究結果證實的主要功能如下:
1.抑制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2.抑制具核梭桿菌多型亞種(Fusobacterium nucleatum subsp.polymorphum)
3.抑制放線共生放線桿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4.抑制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18)
5.分泌過氧化氫,抑制口腔病原菌的生長和美白牙齒
有效劑量
在食品組合物和醫藥組合物中,乳酸菌菌株的數量不應該低於1×106 CFU;更甚者,可以達1×1010CFU以上。
專利號:TW I639389 B
發明名稱:用於抑制口腔病原菌的乳酸菌食品、口腔清潔劑和醫藥組合物
摘 要
一種選自以下群組中,至少有一個分離的乳酸菌菌株: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F-1菌株、唾液乳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AP-32菌株、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GL-104菌株、副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GL-156菌株、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RE-78菌株、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CT-53菌株和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ET-66菌株。
上述乳酸菌菌株具有抑制口腔病原菌的作用,且以食品、口腔清潔劑和醫藥組合物的形式存在。
發明的背景技術
TW I639389 B發明專利說明書中指出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食品組合物、口腔清潔組合物和醫藥組合物,特別是一種包含能抑制口腔病原菌的乳酸菌菌株的食品組合物、口腔清潔組合物和醫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 嬰幼兒乳牙的健康會影響到未來的恒久齒的生長,因此,從嬰兒時期開始,口腔清潔就十分重要。細菌容易附著於牙齦表面,若口腔上有細菌滋生,待乳齒長出後會直接附著於嬰兒的乳齒上並造成齲齒。因此,乳牙是一切牙齒的基礎,因為乳牙可為未來恒久齒的生長提供適當的空間及距離。若乳牙沒有照顧好,放任乳牙產生齲齒,齲齒會導致未來恒久齒生長的空間嚴重喪失,且將來恒久齒在發育時,周圍都將是細菌與膿包,這種環境會導致新長出來的牙齒更容易形成齲齒,甚至影響成年及老年時期的牙周病發生率。
[0004] 一般食用含乳酸菌(LAB)的產品僅具有調整腸道健康的效果。自然界中雖然有數以萬計的乳酸菌菌株存在,但目前僅發現少數乳酸菌菌株可能具有維護口腔健康及美白牙齒的潛在性附屬特質。而這些菌株所具有的抑制口腔病原菌、吸附口腔黏膜表皮細胞、在潔牙產品中是否仍能維持抑制病原菌及產生過氧化氫的能力等特異性性質,是激發菌株在口腔展現功能,控制口腔中的微生態平衡、篩選有維護口腔健康及美白牙齒功能的功能性菌株時的重要依據。
[0005] 文獻指出,益生菌可以通過與病原菌競爭貼附的生存區域和營養,促進病原菌產生聚集特性,並分泌抑菌物質使得病原菌變得虛弱或甚至殺死病原菌的方式,來達到減少口腔病原菌數量並維持口腔健康的功效,同時分泌過氧化氫來達到去除口腔氣味和美白牙齒的目的。
[0006] 時至今日,僅有少數菌株經實驗過程發現具備有維持口腔健康和美白牙齒的活性效果的乳酸菌菌株被確認。而乳酸菌對身體健康的功能在於菌株(strain)的特異性而非菌種(species),此種對於人的身體健康有特殊功效的菌株被稱為功能性益生菌(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biotics in food;Report of joint FAO/WHO working group on drafting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biotics in food;London Ontario,Canada April 30 and May 1,2002:1-7)。
[0007] 綜上所述,開發具有抑制口腔病原菌活性效果的功能性益生菌 是目前需努力的目標。
發明的主要內容
技術問題
[0008]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乳酸菌菌株的食品組合物、口腔清潔組合物和醫藥組合物,其可以通過抑制口腔病原菌的生長來維持口腔健康。
技術方案
[0015] 本發明所描述的乳酸菌菌株的冷凍幹燥培養物寄存在臺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地址為中國臺灣省新竹市食品路331號。
[0018] 在食品組合物的實施例中,生理上可接受的賦形劑或稀釋劑可為食品,舉例而言,食品可包含但不限於乳制飲品、茶、咖啡、口香糖及潔牙糖 (例如口含片、咀嚼錠、軟糖等)、寵物用肉幹或以上各項的組合,其中乳制飲品可包含發酵乳、酸奶、奶酪或乳粉。在口腔清潔組合物的實施例中,賦形劑或稀釋劑可為牙膏、潔牙粉、漱口水、口氣清新噴霧、塗氟劑(例如塗抹於幼兒牙齒上的氟劑)、假牙清潔劑、寵物用潔牙膠或寵物用化毛膏等;載體可為牙刷、牙間刷、牙線、口腔棉棒或寵物用潔牙骨等。醫藥組合物可包含口服劑型或外用劑型。舉例而言,口服劑型可為錠劑、膠囊、溶液劑及粉劑等。
本發明原理
具有特異性性質的個別乳酸菌菌株不但可以抑制齲齒菌和牙周菌之外,還能通過和口腔致病菌競爭在口腔黏膜中的生存空間和營養,致使口腔病原菌的凝集而排除。因此,通過實驗檢測本發明選用的乳酸菌對口腔病原菌的抑制能力來驗證本發明對口腔問題的緩解作用。
專利研究
分析菌株產生過氧化氫的特性,以此來確認菌株對牙齒的美白功能
將待測益生菌放在加入了三甲基硼(0.25mg/ml)和辣根過氧化物酶(0.01mg/ml)的平板上培養,利用聚落周圍的顏色和過氧化氫感測試紙偵測乳酸菌菌體及二次代謝物含有的過氧化氫濃度。
實驗結果顯示本發明的鼠李糖乳桿菌F-1菌株、唾液乳桿菌AP-32菌株、羅伊氏乳桿菌GL-104菌株、副乾酪乳桿菌GL-156菌株、瑞士乳桿菌RE-78菌株以及鼠李糖乳桿菌CT- 53 菌株皆能夠分泌過氧化氫。但是,這些菌株的代謝產物中,只有唾液乳桿菌AP-32菌株、羅伊氏乳桿菌GL-104菌株、瑞士乳桿菌RE-78菌株、鼠李糖乳桿菌CT- 53 菌株能將分泌的過氧化氫擴散至液體中。而鼠李糖乳桿菌F-1菌株、唾液乳桿菌AP-32菌株、羅伊氏乳桿菌GL-104菌株、瑞士乳桿菌RE-78菌株、鼠李糖乳桿菌CT- 53 菌株將過氧化氫存留在菌體內,使菌體本身帶有過氧化氫。
分析維持口腔健康的乳酸菌對於口腔病原菌的抑制能力
將本發明中使用的乳酸菌和口腔致病菌(變形鏈球菌、具核梭桿菌多型亞種、放線共生放線桿菌、牙齦卟啉單胞菌17和牙齦卟啉單胞菌18)在37°C環境中共同培養2-4天,然後計數病原菌的數量。
得到結論
鼠李糖乳桿菌F-1菌株、鼠李糖乳桿菌CT- 53 菌株以及副乾酪乳桿菌ET-66菌株對五株病原菌都具有抑制能力,且鼠李糖乳酸桿菌CT-53菌株對於變形鏈球菌抑制效果最好。
羅伊氏乳桿菌GL-104菌株和副乾酪乳桿菌GL-156菌株可以抑制四株口腔病原菌,對於變形鏈球菌並無抑制能力。
唾液乳桿菌AP-32菌株和瑞士乳桿菌RE-78菌株能抑制三株口腔病原菌,對於變形鏈球菌以及放線共生放線桿菌無抑制能力。
唾液乳桿菌AP-32菌株對於能夠抑制的三株病原菌,其抑制能力皆高達90%以上,而且這三株口腔病原菌都與口臭問題息息相關,因此唾液乳桿菌AP-32菌株不僅可以抑制口腔病原菌的生長,還可以改善口臭問題。
七株乳酸菌菌株
抑制口腔病原菌的抑制率
*專利裏面的菌種後經更進一步鑒定為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F-1菌株、唾液乳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AP-32菌株、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GL-104菌株、副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GL-156菌株、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RE-78菌株、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CT-53菌株和副幹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ET-66菌株。與圖表所示有差異。
相關新聞